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43万亿元,占中国外贸整体比重达34.7%;同比增长16.8%,比整体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4万亿元,增长25.3%;进口1.39万亿元,增长6.3%。
受访专家表示,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继续稳步向前,展现出强劲韧性。这一成绩的取得,也是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各方勠力前行、同舟共济的成果。
贸易畅通不断深化
商务部研究院“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研究所所长祁欣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今年一季度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展现出强劲韧性。以人民币计价,中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占中国外贸整体比重再攀新高,达34.7%,比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占外贸整体比重高出近10个百分点。
“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各方勠力前行、同舟共济的成果,也离不开中国这一共建‘一带一路’倡导者的倾情投入,离不开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鼎力支撑。”祁欣说。
在祁欣看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亮点较为突出。从地区看,中国对东盟、中亚国家贸易额增长较快,以美元计,对新加坡、菲律宾出口同比分别增长78.2%和23.3%。从品类看,贸易互补性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更为畅通。一季度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锂电池、汽车零部件、电气控制装置增速分别为50.3%、40.5%、23.9%;能源产品、农产品进口稳步增长,进口增速分别为18.8%、16.6%。同时,十年来中国持续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发展突飞猛进,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注入新动能,也带动了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一季度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速高出全国7.8个百分点,规模占总额的18.6%,创历史同期新高。
推动贸易健康发展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规模稳步扩大,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占中国外贸整体的比重,从2013年的25%显著提升到2022年的32.9%。
就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健康发展,祁欣建议,一方面是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发展红利。RCEP实施已一年有余,今年6月初将对菲律宾生效。这标志着RCEP将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全球最大的自贸区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企业应充分研究利用包括RCEP在内的自贸协定安排,做好产业布局。另一方面是加大力度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做好硬联通、推进软联通,依托中老铁路、中越铁路等促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老铁路自2021年12月开通运营以来,凭借安全快捷的优势受到客户青睐,货运量不断攀升。据统计,2023年1月1日至4月13日中老铁路老挝段累计开行货物列车1130列,同比增长122%,货物发送量突破118万吨。同时,货物品类也更加丰富,已从开通初期的100余种拓展到2000余种。目前,中老铁路已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实现连接,货物运往老挝、泰国、新加坡等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此外,祁欣还强调,要创新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数字、健康、绿色、创新等领域合作,推动“丝路电商”合作,密切产业链供应链联系。(记者李宁)
(原标题:中国与一带一路贸易展现强劲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