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国际437官方

丝路资讯

丝路资讯
您的位置:

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内陆变前沿 开放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1-03-18作者:本站编辑浏览次数:2

2月16日,一声笛鸣,中欧班列“长安号”缓缓驶出西安港,载着50个集装箱货物奔向欧洲。自2013年11月28日开行以来,中欧班列“长安号”不断跑出加速度,累计开行已突破8000列。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牢记总书记嘱托,西安着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不断“强枢纽、扩门户、促流动”,努力构建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2020年西安市进出口总值增长7.2%。追赶超越,只争朝夕,西安开放发展正当时。

中欧班列实现跨越增长

春节假期,中欧班列“长安号”依然满负荷运转,平均每3小时就发出一列。“最多的一天发出了17列。”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吴乐说,“长安号”线上订舱系统“一舱难求”。2020年,“长安号”公共班列实现每天两去两回;推出德国快线等创新产品,从西安直达德国仅需10至12天……

“我们的光伏产品以前走海路到欧洲要40天,现在走陆路18天就能到,成本大大降低,稳定了我们产品的全球供应链。”西安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学说。

“‘长安号’推动西安港2020年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582.55%,实现了辐射范围由‘线’到‘面’转变,单一出口到双向互济转变,通道建设到产业聚集转变。”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说,西安港发挥门户枢纽作用,不断深挖物流编组集散潜力,相继开行“襄西欧”“徐西欧”等12条集结线路,基本实现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主要货源地的互联互通,“长安号”正在由点对点开行向枢纽对枢纽开行转变。

运送货物大到重卡、整车,小到德国厨具、荷兰奶粉以及中亚的食用油、面粉、蜂蜜等农副产品,2020年“长安号”开行3720列,约是上年的1.7倍,创历史新高。

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西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抢抓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西安撬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集聚,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西安。

“公司2019年入驻陕西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后,发展日新月异,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7000万元,同比增长2倍以上。”陕西韦恩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丹娜说。

目前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有176家现代物流企业落户,建成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产业园,临空经济产值突破110亿元。截至去年底,西安全货运航线达到33条,其中“首尔—西安—洛杉矶”是陕西首条洲际第五航权全货运航线,“这条航线让外资企业深耕中国更有信心。”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航空物流发展局副局长张磊说。

运输通道带来产业集聚。冠捷科技、陕汽重卡、中国西电等陕西先进制造龙头企业,纷纷搭乘“长安号”走出国门。目前西安港已聚集外贸类企业360余家、物流企业300余家,东南沿海产业转移企业加速聚集,累计引进电商企业超过1200家,年交易额达3000亿元。

小微企业尝到开放的甜头。“‘长安号’开到哪儿,我的生意就做到哪儿。”元朝辉2015年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注册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短短5年平台销售额破6.5亿元。

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用了‘跨境票据通’,海外融资成本降了一半!”西安爱菊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高兴地说。“跨境票据通”是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联合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区推出的跨境贸易金融新模式,大大提高了企业跨境融资效率。

“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西安多项改革创新为企业发展释放政策红利。

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明显。西安各口岸综合运用“提前申报”“舱单归并”“先验放后检测”等措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推广,100余项业务通过“互联网+”“掌上海关”在线办理,2020年出口通关时间和进口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61.8%和60.9%。

从“一站式服务”到“最多跑一次”,从“全网通办”到“秒批秒办”……西安高新区聚焦建立健全企业、项目、产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打造硬科技产业发展高地。2020年,西安高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3%,优良的营商环境已成为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李群刚介绍,自成立以来,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领域改革、金融服务开放等方面共形成300项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