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国际437官方

专家之声

专家之声
您的位置:

孙壮志:“一带一路”合作空间拓展的着力点探究

发布时间:2019-01-23作者:孙壮志浏览次数:1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路径是由内而外,内外联动,不仅能够扩大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地域空间,而且可以提升区域经贸合作的便利化水平。理念创新与人文交流,在区域合作中越来越具有基础作用,这种实践中的创新,集中体现在习近平主席关于着力建设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丝绸之路的论述当中。

 

       一、区域合作的理念创新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一系列重大转折和变化,传统的区域合作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与干扰,无论是理念还是路径都无法适应形势的快速发展。也就是说,用一种单一的模式无法解决各国的平等发展问题,反而使原有的差异被进一步被放大,带来许多新的矛盾。“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和文化上的开放包容,从而走出传统区域合作模式遭遇的现实困境。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伊始,中国领导人用“五通”来阐释其内涵。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希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合作,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在实现路径上,“互联互通”体现为具体的“经济合作走廊”建设。中国领导人进而又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2014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时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要实行包容发展,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

 

 

       “一带一路”是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把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中国对区域经济合作也具有特殊的引领作用。“一带一路”是一个兼容并蓄的中国倡议,它立足实际,推动各国扩大相互市场开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致力于为区域合作寻找的新的出路。“一带一路”是中国重要的外交贡献,同时也是解决区域化问题的“中国方案”,带有鲜明的中国印记。

 

       中国在参与和推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善于总结和提炼长期形成的宝贵经验,并加以概括和升华,使这些理念和原则成为区域合作的灵魂。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

 

       二、以人文合作营造良好氛围

 

       中国领导人提出,希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合作,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在构建开放的经济合作平台的同时,也要搭建开放的文化合作平台。在“五通”当中,虽然“民心相通”是最后一个,但具有非常独特的基础作用,属于互联互通的“软件”建设。因为经济合作、贸易往来终究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是为人服务、解决民生的问题。人文合作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延伸到环保、科技、旅游、媒体合作,与经济、安全、政治合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习近平主席强调的着力建设绿色、健康和智力丝绸之路,实际上都与人文合作密切相关,可见其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一带一路”经过的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各异,国情差别巨大。不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而且文化上千姿百态,各种文化在这个地区交汇碰撞。有的地区存在民族、宗教矛盾,甚至发生过国家之间的流血冲突。因此,各种文明之间的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就显得格外重要。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指出,应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开展增进友好行动。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体现在对本国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上,实际上针对的是“西方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失去了文化的独立与自尊,就会形成从物质到精神的对外依附;其次,体现在重视文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种互鉴、交流不仅是政府、高校、智库之间的密切合作,也是在民众、媒体、社团之间的文化交流。再次,体现在交往过程中照顾对方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对于走出去的企业和人员尤其重要。一个企业到其他国家去投资经营,要遵守当地的法律制度,也要尊重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这也是人文合作的应有之意。最后,体现在同样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使“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友谊纽带、共同繁荣之路。

 

 

       当今的世界,各国都把文化传播作为非常重要的公共外交资源和工具。实际上文化的穿透力和在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相互沟通方面,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开展人文合作,有助于实现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增进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和谐,有助于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认知。同时,人文合作要真正取得实效,需要一个长期的经营和延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不能急于求成。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一带一路”延伸之处,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跃之地。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三、以“四个着力”拓展合作视野

 

       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议会的演讲中,就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第二,共创“一带一路”新型合作模式;第三,打造“一带一路”多元合作平台;第四,推进“一带一路”重点领域项目。在本次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四个着力”的合作思路,即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作为对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补充和支撑,这一思路充分体现了特殊的理念创新和人文内涵,赋予了“一带一路”建设更为深远的实践价值和应用意义。

 

       “绿色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沿线国家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健康丝绸之路”是指促进沿线国家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加强在传染病疫情通报、疾病防控、医疗救援、传统医药领域的互利合作。

 

       “智力丝绸之路”是指要深化沿线国家的人才培养合作,中方倡议成立“一带一路”职业技术合作联盟,培养培训各类专业人才。

 

       “和平丝绸之路”指的是沿线国家深化安保合作,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推动构建具有亚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应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一带一路”是当前一个历史时期中国提供给全球治理的最重要的公共外交产品。“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是全球化和区域化背景下推进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案。“一带一路”建设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早期收获还比较有限,要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尚有很多工作要做,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习近平主席的“四个着力”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即在寻求重点突破的同时,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寻找利益的切合点,凝聚更多共识,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把基础工作做得更扎实,让各国人民得到实惠。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不同时期确定不同的任务。“四个着力”是针对现阶段提出的具有引领性的合作目标。有助于各参与国发挥自身优势,解决最紧迫的发展和安全问题,为下一步的整体推进充实新的合作内容,寻找新的建设路径,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打造新的支撑平台。环保、卫生、人才与安全合作,看似不是“五通”的核心内涵,实际上作用巨大。一方面印证了“一带一路”同样关注民生与稳定,不仅仅关注产业的对接和贸易的增长;另一方面说明“一带一路”紧扣地区发展的主题和需求,既寻找多边合作的主攻点和突破口,也重视环境和基础建设,面向长远的未来,更好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本文转自:《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国际研究学部)

 

       作者简介:

 

       孙壮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